2020年2月22日 星期六

中醫在異位性皮膚炎能扮演的角色


中醫在異位性皮膚炎能扮演的角色






臨床上我們常常依靠著中藥內服的體質調養、外用的皮膚修復,來幫助患者達到減少癢感、改善其患處發紅發熱的狀況、加速患者的皮膚修復速度、減低反彈期的不適、改善後期常見的皮膚顏色變暗沉的情形。



止癢:

一般而言,「癢」在中醫裡面大多和風有關,例如血虛生風、外感風邪等等,所以依照中醫四診體質判斷後,可以給予患者個人化的體質調理、回復,像是祛風解表、養陰補血等等治則,來達到不錯的止癢效果。其中,最棒的附加價值就是,晚上可以睡好一點,不論是小孩或是爸媽



退紅:

臨床上患處紅、熱也是常發的症狀,不論是疾病本身的發炎或是癢了再抓造成的,都很常見。從中醫的角度,不外乎和熱有關。但熱也有實熱、虛熱之分,此時當然依照專業的醫師診察後,會依著實者瀉之發之、虛者補之的理路做治療,都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


幫助皮膚修復:

在診間,常可看到患者皮膚抓得很嚴重,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不少傷口、痕跡。這是肉眼可以看到的,讓我們更微觀的角度來看,角質層生長的也會不夠好,這就會造成皮膚本身保濕能力出問題,讓異位性皮膚炎更難緩解、改善。中醫可以從改善末梢循環(廢物出的去、營養進的來、皮膚長出來)、補氣養血的角度來給予患者內服用藥,加速皮膚的修復。此外臨床上也常給予患者青黛膏、青黛乳液等等外用特調處方來幫助患者皮膚的修復。


減低反彈期的不適:

在治療上,常常會遇到所謂的反彈期。這個常見於長時間使用類固醇藥物的患者,當患者停藥時,會有變癢、變紅、變熱等等不適症狀,此時可以藉由適度的濕敷、中藥的內服、外用來幫助減低反彈期的不適。


改善色素沉澱:

這個問題,我相信很多長年受異位性皮膚炎困擾的患者都會有類似的經驗,我甚至還遇過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因為美容需要,打了雷射,結果產生嚴重的色素沉澱(所以打雷射之前一定要經過專業的皮膚科醫師評估後才可以進行)!當治療到後期,皮膚比較不癢、不紅了,我們就會開始把目光轉到這個標的,臨床上常見的體質有虛證、實熱、血瘀等等,經過中醫的現場問診、脈診判斷體質後,依照體質治療,不少患者可以得到不錯的幫助。





中醫藥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不論是在急性、慢性期,都可以有不錯的幫助。但是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找合格、有經驗的中醫師現場看過、體質評估、診斷後擬定個人化的治療方針,才會事半功倍!


淺談如何照顧異位性皮膚炎




淺談如何照顧異位性皮膚炎




前面我們簡單談介紹過異位性皮膚炎、以及中醫能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幫助,現在我們來跟大家介紹平常我們應該要如何照顧異位性皮膚炎。減少清潔劑,注意水溫,減少流汗,注意濕度,情緒平穩,減少過敏原




減少清潔劑使用、或用清水清洗:


過度的清潔劑使用容易造成皮膚更乾燥,加重症狀,所以平常就要注意減少清潔劑的使用,盡量使用清水沖洗乾淨就好。如果真的皮膚真的太髒,也請盡量使用少量、溫和、無或少香味的沐浴乳,不要使用肥皂類的清潔工具,會造成皮膚太乾。洗澡時,如果要使用清潔用品,也盡量洗重點部位,或是較髒部位就好,其他地方請盡量使用清水清潔即可。




不可洗過熱的水:


溫度太高的水,會造成皮膚的刺激而增加癢感。所以我在診間常跟患者說,請用不會冷到可以接受的較低溫度清洗即可。



減少流汗:


流汗乾掉之後的結晶物對於皮膚刺激較大,所以建議夏天盡量在冷氣房裡面,如果有流汗也沒關係,請準備濕毛巾、濕紙巾擦乾淨,也要記得把濕的衣服換掉。在服裝上面,也建議以棉質衣服為主,盡量不要穿尼龍等材料的服飾。



剪短指甲:


短指甲可以減少抓癢時的傷害,雖然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但多做一道防護、病情改善的速度就會多一分!此外抓癢易造成皮膚損傷,如果有明顯傷口,要小心後續感染。

保持好的睡眠:


睡不好時會影響皮膚的狀況,容易造成更癢的情形。所以請維持良好的睡眠習慣,例如固定睡眠時間、有充足的睡眠時間、睡覺前減少3C產品使用。





維持穩定的情緒:


臨床上常見到患者狀況隨著情緒波動、過多的壓力而起伏。像是考試前後、或是與親友同儕有衝突時,患者常常皮膚狀況會加重。建議平素可以多培養、安排一些患者喜歡的休閒活動,來降低情緒的波動、幫助治療的效果。





注意空間濕度:


長時間空間濕度過低時,也會造成皮膚癢感增加,所以在冬天使用暖氣機時要特別注意空氣中的濕度,適時以空氣加濕器保濕是個不錯選擇。





過敏原的減少:


減少過敏原的接觸是有助於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與後續的照顧。所以寢具定期清洗,減少食用海鮮、牛奶等等常見的食物過敏原,都是有幫助的!


貼心返回連結:




淺談異位性皮膚炎


淺談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覆、頑固的皮膚疾病,台灣常發於小兒、嬰兒身上,患者常常會伴隨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等等)。此外也家族成員中,也常常尋的到有類似經歷過的患者。



異位性皮膚炎常見症狀:

基本上最常見的就是一個字,「癢」!會伴隨疹子(紅、腫、結痂、脫屑等等)。小朋友常常癢到晚上睡不著,我朋友的小孩還曾經癢到起來哭泣,造成患者與家屬極大的壓力與困擾。一般常發生的位置在四肢彎曲處、頭、臉、頸部、胸。到後期,常常會有產生患處皮膚變得乾燥、粗糙、厚、紋路加深、褐色變化。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

口服藥物、外用藥膏、照光治療、濕敷等等。



中醫能扮演的角色:止癢、退紅、幫助皮膚修復、改善色素沉澱

臨床上我們常常依靠著中藥內服的體質調養、外用的皮膚修復,來幫助患者達到減少癢感、改善其患處發紅發熱的狀況、加速患者的皮膚修復速度、減低反彈期的不適、改善後期常見的皮膚顏色變暗沉的情形。





對於中醫能扮演的角色更詳細的內容會在後續的文章繼續跟大家做報告研討!



2020年2月8日 星期六

黃斑部病變的證型分別

黃斑部病變的證型分別


之前有跟大家簡單的報告過黃斑部病變、以及中醫可以扮演的角色,現在再來跟大家分享黃斑部病變在中醫常見的證型分類:

主要可大致分為肝鬱氣滯、痰濕上犯、虛火上行、脾腎氣虛、血瘀

肝鬱氣滯:

較常發生的症狀:視力減退,模糊感,物體變形感,易多思慮,偶伴隨眼睛脹感、雙側偏頭痛,胸悶感,略有口乾、苦眠差,易眠差、多夢,脈弦
主要治療思維:疏肝理氣,一般常以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湯加味逍遙散隨證加減
  

痰濕上犯:

較常發生的症狀:視物模糊,眼前較易有霧點,視物變形感,頭暈、頭昏,頭重,肢體重著感,欲寐、偶乏力,易伴隨身體末梢水腫,舌苔較多較厚,脈滑偶寸浮
主要治療思維:除溼逐痰醒腦,一般常以苓桂朮甘湯加減,如有熱較明顯會輔以溫膽湯加減

虛火上行:

較常發生的症狀:視力變壞,中心視野偶伴隨黑點、霧點,眼睛熱感大於脹感,疲勞感、乏力感,口乾、口苦,眠差,易多夢,舌質較紅,脈弦細、偶數、重按較無力
主要治療思維:滋陰降火,一般常以知柏地黃丸加減去治療 

脾腎氣虛:

較常發生的症狀:看東西模糊感,無法長時間看東西,眼睛乾澀,眼皮較易浮腫,稍有脹感,雙側稍有偏頭痛但不會很嚴重,較易口乾,腰痠軟感,膝蓋較無力感,疲勞感,脈稍細
主要治療思維:補脾養腎,一般常以歸脾湯加減

血瘀:

較常發生的症狀:中心視野較容易發生黑點、霧斑,看東西變形感,眼睛痛感,頭脹痛,舌色較暗較紅易有瘀斑,脈澀
主要治療思維:活血化瘀,一般常以血府逐瘀湯加減


以上這些證型,並不是只可以單獨出現在患者身上。有時可以伴隨在一起出現,例如脾腎氣虛也常常跟痰濕上犯容易一起出現,以上一些個人小心得提供給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