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覆、頑固的皮膚疾病,台灣常發於小兒、嬰兒身上,患者常常會伴隨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等等)。此外也家族成員中,也常常尋的到有類似經歷過的患者。
異位性皮膚炎常見症狀:
基本上最常見的就是一個字,「癢」!會伴隨疹子(紅、腫、結痂、脫屑等等)。小朋友常常癢到晚上睡不著,我朋友的小孩還曾經癢到起來哭泣,造成患者與家屬極大的壓力與困擾。一般常發生的位置在四肢彎曲處、頭、臉、頸部、胸。到後期,常常會有產生患處皮膚變得乾燥、粗糙、厚、紋路加深、褐色變化。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
口服藥物、外用藥膏、照光治療、濕敷等等。中醫能扮演的角色:止癢、退紅、幫助皮膚修復、改善色素沉澱
臨床上我們常常依靠著中藥內服的體質調養、外用的皮膚修復,來幫助患者達到減少癢感、改善其患處發紅發熱的狀況、加速患者的皮膚修復速度、減低反彈期的不適、改善後期常見的皮膚顏色變暗沉的情形。對於中醫能扮演的角色更詳細的內容會在後續的文章繼續跟大家做報告研討!
貼心返回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